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此前笔者解析了新版重疾定义里的“恶性肿瘤”。今天我们依然还是以纯医学定义的角度 继续来看一下,新版重疾定义里的“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与新增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以及和旧版定义的区别。 目录 一、新版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 二、新增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 三、结语 一、新版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 旧版重疾:急性心肌梗塞; 新版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 新增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 为方便我们消费者直观查看,我们针对新旧版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依然做一个拆解对比: 根据对比拆解,我们可以看到七个方面的变化: 1、“诊断证据”之一:症状表现 旧版:典型临床表现,如急性胸痛; 新版:缺血性胸痛症状,更加明确了。 其他疾病也可导致急性胸痛,例如(胸)主动脉夹层,其会出现急性胸痛症状,但主动脉夹层胸痛性质与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性质是有明显区别的。 2、“诊断证据”之一:心电图表现 旧版: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新版: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生成的病理性Q波。 新版中约定的更加具体了。 3、“诊断证据”之一:新版新增 新版新增的,“诊断证据”在上面两项的基础上,又扩展了: 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新发的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引起的中度(含)以上的二尖瓣反流; 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新出现的室壁瘤; 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源性休克。 较之老版,新版的“诊断证据”更多了。在符合一项诊断证据的基础上,满足“六选一”的标准,就符合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的理赔定义。 4、“六选一”:实验室化验指标 旧版: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性变化; 新版: (1)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升高,至少一次检测结果达到该检验正常参考值上限的15倍(含)以上;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至少一次检测结果达到该检验正常参考值上限的2倍(含)以上。 新版有了具体的化验指标范围。但也意味着较之旧版,理赔难度也增加了。因为旧版其实没有明确的数值范围的。 5、“六选一”:左心室功能评估时间缩短 旧版:发病90天后,经检查证实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 新版: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在确诊6周以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不含)。 新版评估时间变短了。 6、总结:理赔要件 总结一下,旧版和新版急性心肌梗死的理赔要件 旧版:“4选3”模式; 新版:“1+1”模式。 (1)新版中明确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是达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并具有“诊断证据之一”:缺血性胸痛症状、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生成的病理性Q波、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出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出现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血栓。 (2)满足上面情况,进行“6选1”。 7、新增“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所引起的肌钙蛋白(cTn)升高不在保障范围内”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急性闭塞。 而对于一些疾病也会出现肌钙蛋白的升高,例如病毒性心肌炎: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是,病毒造成心肌直接损害以及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 对于这样的患者也可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的升高; 但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不是冠状动脉的阻塞。 以上,便是新版和旧版急性心肌梗死的解析。本质上两者没有太大变化,新版定义描述更加精确,对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上的细化,从理赔难易角度,要比旧版严苛。 二、新增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 我们上面针对新版重疾定义中较重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了解读,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新版重疾中,新增的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 在旧版重疾定义中是没有统一规定的。在一些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中,重疾急性心肌梗塞,对应的是轻症叫做“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但是各家保险公司对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有一个基本类似的定义)。 此次修订版中,对较轻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定义做了统一的规范,也有助于避免后续在具体的产品层面因为定义描述不同引起理赔纠纷。 我们看一下较轻急性心肌梗死与较重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别。 新版重疾定义中,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与较轻心肌梗死的本质没有变化,都是急性心肌梗死,区别在于严重程度不同。 换句话说只要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就符合轻症的定义,可以按照轻症赔付; 然后接下来满足理赔标准,符合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可以按照重疾赔付。 此次新版重疾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沿用年发布的《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即1+1模式,换句话说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才能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第一个必要条件:必须有典型的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升降回落,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肌钙蛋白(cTn)升高和/或降低的动态变化,至少一次达到或超过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第二个必要条件:以下三者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即可: 1)症状:缺血性胸痛症状; 2)心电图改变: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生成的病理性Q波; 3)影像学证据显示以下表现之一或以上: ①新出现的心肌活性丧失; ②新出现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血栓。 1+1模式就是: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升降回落+1)2)3)中的其中一个,满足这两个条件即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至少可以按照轻症进行赔付。 而符合如下“6选1”,就符合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可以按照重疾赔付。 (1)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升高,至少一次检测结果达到该检验正常参考值上限的15倍(含)以上; 该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化验获取。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至少一次检测结果达到该检验正常参考值上限的2倍(含)以上; 该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化验获取。 (3)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在确诊6周以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不含); 该指标可以通过进行心脏彩超获取。 (4)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新发的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引起的中度(含)以上的二尖瓣反流; 该指标可以通过心脏彩超/介入性左心室造影两种手段获取。 (5)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新出现的室壁瘤; 该指标可以通过心脏彩超/介入性左心室造影两种手段获取。 (6)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源性休克。 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通过心电图获得。 以上,其实逻辑是,先确诊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然后在此基础上,看具体要件是否符合“6选1”的条件,再确诊是否为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 之所以说,新版重疾定义,急性心肌梗死在描述上要更精准,也更“严格”,是因为新版新增的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定义和旧版重疾“急性心肌梗塞”是类似的。 所以罹患了急性心肌梗塞,旧版可以按照重疾赔付,而新版则是在轻症的基础上,看“6选1”,再确定是否属于重疾,按照重疾赔付。 三、结语 最后,关于新版重疾里的,重疾“较重急性心肌梗死”和轻症“较轻急性心肌梗死”逻辑思维导图如上,大家也可以直观参考。 纯医学角度,研读新版重疾险,不炒作停售,不夸大宣传,用冷静、理性的文风为消费者群体提供最科学、专业的保险解读。 大家有哪些需要详细解读的地方,欢迎私信咨询。张淼(),也可描述下面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