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摆脱心脏病方剂篇八

时间:2020-7-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降逆止痛安眠方

——适用于心脏病心动过速、肥胖症、高脂血症

心脏病古称“胸痹”、“真心痛”、“心悸”、“怔忡”。古代医家有时候从降逆、止痛、除胀、通便、清热的角度来治疗这些病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篇介绍的方剂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降逆止痛的经方大柴胡汤使用说明

来源及出处: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匱要略》

使用时间:

年以上

常用剂量:

柴胡20g,黄芩10g,制半夏15g,枳壳30g,白芍20g,制大黄10g,干姜5g,红枣20g。

煎服法: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

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适用疾病:

心脏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中风、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多种胃肠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干燥综合征、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

烦躁、心下痞者,合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药理研究:

有利胆、排石、保肝、抗炎、解痉、通便、解热、镇静、镇痛、镇吐、降脂、降压等作用。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消瘦、贫血者慎用。

一方多能的经典中医方剂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是一张具有多方面治疗效能的古方,它可以看作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

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一些中老年人来说,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脂类代谢调节剂。高脂血症与肥胖虽无腹胀腹痛,但此类患者多体质壮实,属“实胖”之体型。腹部充实,按压有力,如果伴有失眠,心烦等精神症状及便秘者也可用本方。现代药理研究,柴胡、黄芩和大黄都有降血脂作用。其中大黄的降脂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脂类在肠中的吸收而实现的,但要久服才能见到效果,一般疗程2个月左右;且一定要控制饮食,这是基础治疗。大柴胡汤降脂减肥,还要详辨体质。一般而言,其人多颈短肩宽,胸围及肋弓角较大,且腹肌一定要坚实有力。倘若是皮肤色白,皮松肌软,赘肉下垂,动则汗出气喘,神疲乏力的“虚胖”,那就不适宜了。这种情况,多半是“黄芪体质”,要用防己黄芪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况且大柴胡汤是肌肉的松弛剂,决不能用于松弛的体质,只能用于紧张型体质。

大柴胡汤中含大黄,临证是否一定要有大便秘结呢?那倒也未必。观仲景条文有“真下利”反无便秘,且此方又可治菌痢,可见大黄之用在泻热而非通便。仲景用大黄攻下通便多有大剂、生用、后下的特点,大柴胡汤用大黄既非大剂,也不后下,显然不是攻下。临床上若大便干可用生大黄,量可偏大;无便秘者,则应量小,可用制品。有位名中医曾治多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腹泻,服用健脾药无效,服本方后大便反转为正常。另外,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含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久煎则其泻下作用的蒽醌甙被破坏,而鞣酸却不被破坏,此时发挥的却是止泻作用,前人也有用大黄久煎治痢的经验。

大柴胡汤还有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哮喘等的作用。大凡形体壮实,心下按之满痛的心脏病人,多半都要考虑使用大柴胡汤。

关于大柴胡汤中的大黄与芍药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相比没有参草等补益之品,故其证一般实而不虚,若遇因病致虚,出现虚实夹杂邪甚正虚的情况,可先用此方1-2剂,待邪有所退,出现正虚邪衰时,再加扶正药。在脘胁疼痛为主的而呈虚羸之象疾病中,可酌加甘草,使方内寓含芍药甘草汤意。

大黄

关于大黄,《伤寒论》中大柴胡汤无大黄,而《金匮要略》大柴胡汤有大黄,历代医家争论颇多,临床应用时不必拘泥,所治病证若有大黄证、大黄舌并见时即可用,反之则可以不用。当然如今大黄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远远超出了泻热通便的范围,特别不能局限于便秘一证,当根据疾病的种类及证候特点来取舍。反之亦不可仅凭大便硬而用大黄,细观《伤寒论》第条及《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条文则义理自明。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具体运用时可根据病情特点调整剂量,或适当加减。治疗以发热为主的疾病,可加重柴胡、黄芩用量。以疼痛为主的疾病可重用芍药,用量可达g之多,凡舌苔厚及便秘为主的疾病可重用大黄。若证见口舌干燥多饮,可加生石膏。除了加减外,也有较多的合方机会。如合并有脐腹胀痛,合承气类方;合并瘀血时合用桂枝茯苓丸;下焦蓄血合桃核承气汤;血虚水停则合当归芍药散。

关于芍药,明代李时珍曾说:“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据古籍记载,芍药的栽培在我国已有三干余年历史,而且曾以江苏扬州为盛地。到了明代,芍药的中心逐渐北移。北京从扬州引种栽培,并形成相当规模。

相传三国名医华佗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花木药草,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从没错用过药。一天,有人送他一棵芍药,种在屋前,他尝遍了它的叶、茎、花,觉得平平常常,没有什么药性,因此,从不用它治病。

有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忽然听到有女子啼哭声,只见窗外朦朦月色中有一美貌女子,似有委屈,华佗颇感纳闷,但走出门去,却不见有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立的地方,长着那棵芍药。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那个女子?随即摇头笑了,对它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么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读书去了。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一连反复几次,都是如此。华佗觉得奇怪,唤醒熟睡的妻子,一五一十对她说了一遍。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的手里都成了良药,救活了无数病人的性命,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想来你是没有查清它的用处,它自然感到委屈了。”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品尝过了它的花、叶、茎,确实不能入药,怎么是委屈了它呢?”妻子说:“你品尝了它的地上部分,而它的根你尝过吗?”华佗不耐烦了,不愿多说,倒头睡觉了。妻子觉得丈夫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听人劝说,担心这样下去,难免会出差错。事隔几日,她月经来潮,血涌如注,小腹绞痛,于是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月经渐止,腹痛竟然痊愈,并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不仅感谢自己的妻子,还从实践中得知芍药的确是一味止血止痛的良药。

芍药

芍药证多见于一种痉挛性体质,患者易于腹痛、易于便秘,易于肌肉痉挛。其体型胖瘦皆有,但多肌肉坚紧,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较紧张。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提出了“腹皮挛急,按之不弛”的腹证,可以参考。临床上若见肌肉松柔者,大便不成形、日行多次而无腹痛者,就应慎用芍药。

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白,宋代以后芍药才有白芍与赤芍之分。根据传统用药习惯,痉挛性疾病用白芍较多,如果舌质黯紫,或血液黏稠者,或为血管疾病者,使用赤芍比较多。大柴胡汤若用于心脏病,可用赤芍。

一张大柴胡汤,救活了一个中医门诊

从古到今,大柴胡汤治病救人的医案故事很多,这里只讲一个当代年轻中医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个初出校门的年轻中医大夫,如何让门诊由受人冷落变得热闹起来?他靠什么找到了作为一个中医的自信,坚定了他探索中医的步伐?答案是一张处方——大柴胡汤!在一个中医网站的论坛里,这位当年的小中医在网文中写道:

年10月1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我踌躇满志地参加了工作。身着白色大褂,端坐诊室,俨然一副大夫的模样。好不自豪,好不悠哉!但半个月过后,我不由得神情沮丧,无精打采。看其他诊室熙熙攘攘,我的屋里却是冷冷清清。看医院大厅里人来人往,同事们都忙忙碌碌,惟有我独对枯笔,寂寞难耐。当初的自信已经无影无踪,年轻人的豪情也已荡然无存。

一日上午,门诊来一五十岁上下的农民男子,持一农村门诊处方,让医院抓药。医院规定,在本院抓药必须要换成本院的处方。我拿过处方来仔细辨认并为其抄写,其方为鸡内金、焦三仙、陈皮、青皮等药,方子开了三剂,那位农民持方而去。三天后那位农民拿了前方又来换方开药,于是我又给他开了三剂。没想到几天后那个农民又拿着那个方子找我来了,这次出于好奇,我就问他:“病人是谁?”他说是他的妻子,我说:“得的什么病?”他一脸无奈地说:“一个月前,妻子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心脏病就犯了,胃也疼,一直是胸闷胃疼,最近连饭都吃不下去了。”求西医治疗没有效果,只好求当地一位著名老中医治疗,这个方子就是那位老中医开的。说老中医都快八十了,在本地很有威望。我还没有等他说完,就断然说了一句:“吃这个方子肯定没有效果。”他听后惊讶地说:“还真是没有疗效,小大夫,你怎么知道吃这方子不行呢?”我说:“病人得病之根为肝气郁结,迁延日久已为实证。此方既不能舒肝解郁治其本,又因药杂力弱而不能去其实。”那人似懂非懂,说:“要不大夫你给出个方子?”我说:“没有见到病人怎么开方?”他说:“病人躺在床上好几天了,弱得出不了屋子,离城里路又远,实在不方便。”我说:“我先开一剂药,你试试。”我又问:“病人口苦吗?大便如何?”他说:“一直口苦,已经三天没有大便了,胃一按就疼。”听完后,我心中一亮,这不就是大柴胡汤证吗?于是我给他开了一剂大柴胡汤。次日早晨刚刚上班,我远远地就看到昨天那位农民男子和一位妇人在我诊室前站着,像是等了好长时间。那个男人见到我来了,拽着身边的妇人说:“看,就是这个小大夫给你开的药。”进了屋,男子说:“大夫,你的药真灵啊!我老婆吃了后大便解了五六次,感觉胃也不疼了,胸闷也好多了,饭也能吃了。这不,她今天能起床了,我就用自行车驮她找你来了。”我听了不由喜出望外,心里说:“这个大柴胡还真好用!”后我又根据病人舌苔脉象,开了三剂小柴胡汤合枳术汤。之后病人就痊愈了,并介绍来了大量病人。自此,我的门诊逐渐热闹了起来,我的脸上也逐渐多了些笑容。

介绍几张心脏病人的养心安眠方

在心脏病的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许多患者在罹患心脏和血管病症状的同时,还伴有精神神经心理方面的征象,有人主诉说自己经常失眠。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这里提供几张养心安眠的方剂,供有需要的读者朋友辨证选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有安神定惊解郁的功效,适用于以胸满、烦、惊、身重为特征的疾病。

柴胡12g,制半夏12g,党参12g,黄芩6g,茯苓12g,桂枝6g,肉桂6g,龙骨12g,牡蛎12g,制大黄6g,干姜6g,红枣15g

以水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体格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中等。面色黄或白,抑郁神情,表情淡漠,疲倦貌。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但体检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大多伴有睡眠障碍,多恶梦,易惊,有不安感,食欲不振,意欲低下,乏力,畏冷,大便或秘或泻,或有关节疼痛。脉多弦,胸胁苦满,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

心脏瓣膜病、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双相情感障碍、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癫痫、多动症、偏头痛、高血压、中风、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老年性痴呆、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耳鸣、性功能障碍、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等。

调节中枢神经活动,保护心血管,降血脂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凝固、止血,增加雌激素含量等。

铅丹药房不备,故现多不用。本方患者体质多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复,情绪易波动,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本方有强壮、安神功效,主治以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脉大而无力为特征的疾病。

桂枝15g,白芍15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龙骨15g,牡蛎15g。

以水1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其人体型偏瘦、皮肤色白、纹理较细、肌表比较湿润者,腹直肌紧张,腹主动脉搏动亢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失眠多梦等。其人不耐体力劳动,不耐疲劳。

心动过速、神经衰弱、脱发、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心肌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遗精、阴冷、男子不育、女子梦交、产后血崩、带下等。

气喘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人参、麦冬等。

有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对肥满之人,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干或黄腻者,当忌用或慎用。

酸枣仁

酸枣仁汤

古代的除烦助眠方,适用于以精神恍惚、多疑虑、睡眠不安等为特征的疾病。

酸枣仁30g,炙甘草5g,知母10g,茯苓10g,川芎10g。

以水llOO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ml,分2-3次温服。

形体消瘦,皮肤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不定愁诉,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冠心病、心绞痛、失眠症、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癔症、疑病症、梦游、精神分裂症、嗜睡症、神经衰弱、偏头痛等。

具有催眠、镇静等作用。

酸枣仁、知母有缓下作用,有腹泻或大便溏者应减量使用。

怔忡心悸的养心安眠医案一则

姚某,女,57岁,医院西医大夫,患怔忡心悸多年久治不愈,中西药并用疗效甚微。慕名前来要求中医治疗,刻诊见面目清癯,舌瘦质淡红,苔薄白,脉左寸弱,右弦滑,自述每到晚上易受惊,心悸不安,白天除了受惊外(突然出现响声呼喊),一般还好。已多年,现服西药倍他乐克,维生素B1,谷维素,也曾吃过大量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及其他老中医汤药很多服,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甚县苦恼,饮食二便尚可,余无其他突出之症,整日慌慌然,忐忑不安。我说此证易治耳,即书桂枝龙牡汤加百合生地汤加甘麦大枣汤合方加减。

桂枝15g,白芍2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百合30g,生地赉30g,浮小麦30g,炙甘草30g,败龟甲15g,黄连10g,玉竹15g,炒酸枣仁30g,苦参10g,灵磁石30g,大枣12枚,生姜6片。

因是初诊,给3服药先服以观后效。3天后复诊,说很有效,几日来未再犯怔忡心悸。效不更方,续服5剂,停服其他所有药,痊愈。

按:此证乃心血不足,气阴两虚,神无附体。《伤寒论》和《金匱要略》中的桂枝龙牡等汤专治此类病,调和营卫,滋阴和阳,安神抚惊。医案亲历者王幸福老中医多年临床中治疗此类病证,屡用屡效,特别要提出的是其中的生龙骨、生牡蛎是要药,不可缺少,败龟甲更是治疗心惊肉跳的专药,非此不可,可以说是点睛之药。其余药皆随证加减。

此方治疗心动过速疗效很好,不过价格很贵,一剂要30多元,因方中有黄连与苦参,喝起来很苦,也因黄连与苦参的关系,服药后会有便溏的现象。以前治怔忡心悸多以炙甘草汤进行加减治疗,效果还可以,但治心动过速见效不如本方快。

舌尖的中医立足科学中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sbpo.com/yijk/12695.html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