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黄河畔的生命守护神下江苏赵长

时间:2019-8-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报告文学

故黄河畔的

生命“守护神”

(下)

江苏/赵长国

救援队的每一个志愿者,都有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也有其独特的人生精彩和心路历程。

泗洪县广播电视台资深播音员王芳,相距救援队70多公里,她加入救援队的心理活动过程,很具有戏剧性,也带有一定的典型性。

那是我在救援队码头采访志愿者的时候,听到大喇叭里一直在播送救援队的“志愿救援”倡议书。播音员是一名女性,播送的声音高亢而甜美。我随口问了一句:“是谁播送的?这么有感染力!”

王爱东接过话茬:“她呀!是泗洪电台的王芳老师,也是我们的志愿者。她开始有点不相信我们,后来亲自暗访,成了我们的队员,为救援队做了很多重要的事。你要是能去采访她就好了,她一定能讲出和我们救援队的很多故事。”

当时,行程安排紧张,我无法前往采访。但是,我记下了她的名字:王芳。

此后,我与王芳取得了联系,冒昧向她发出了书面采访的请求。

年7月9日,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爱心浓浓。不妨照录如下,以飨读者:

我和王爱东相识纯属偶然。

那是从我为“感动宿迁”一个专题片配音开始的。说起来,还带点一波三折的传奇色彩。

年5月的一天,时任泗洪县广播电视台一位主要领导给我一份播音稿件。那是为一个题为“一路感动”专题片配音的文字稿。

稿子不长,配音时间也就短短几分钟,其内容却非常令人震撼。故事以救援一个落入冰河的女子和3个危在旦夕的救人者,以及打捞当时跳河救人、壮烈牺牲的英雄张森遗体为由头,讲述王爱东多次见义勇为、在”故黄河”数次救人生命的英勇事迹。他那种“40年好事做不累”,以及为此受过伤、住过院、差点成为残疾人,依然矢志不渝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当时的配音我很投入。

现在听起来,我还能触摸到自己的感动,还能隐约记得他受到褒奖时的官方颁奖词:一个年过半百、患有严重心脏病、休养在家曾经的优秀检察官,不顾个人安危,数次跳进”故黄河”,先后救起多名落水者。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

以我当时的感受,此人、此事完全可以“感动中国”。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我是每次必看的。我敬佩和崇敬那些英雄们,并常常为之感动,甚至淆然泪下。

配音时,我还未见过王爱东本人。虽然媒体关于英雄张森救人牺牲的事迹报道我曾看过、听过,其中也多次提到过王爱东这个名字。而且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就是张森牺牲的那天夜里,正是王爱东率领黄河水上乐园志愿救援队,从冰冷的河里连续救起4人,而张森的遗体也是他连夜打捞上岸的。记得当时央视新闻也播发了这则消息。

在那次配音过程中,他和我通过两次电话。由于受稿件字数和播送时间的限制,编导要求播音速度再快些,而我们专业播音速度是有标准的,况且在我看来这篇配音文字稿句句经典,字字珍贵,又舍不得删除。正在我为难时,王爱东说没关系的呀!你去掉几句就可以了,何必要说那么多赞扬的话。另外,他还一再请求我去掉文字稿中“平民英雄”几个字,他说原标题就是“平民英雄”,是他一再坚持才改成“一路感动”的。因为他一路走来,也一路“被感动”。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许多事只是“举手之劳”。

素昧平生的我们,在两次简短交流中,增加了我对他的一丝敬佩。特别是他当时的一个反问:你不希望社会就是这样温暖吗?抱怨不如行动,期盼就要努力。

说实话,那是我播音生涯触动心灵最深的一次。

他的谦虚、实在,质朴、自然,不事张扬、甘于奉献的人格魅力,在我隐秘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凭我的想象勾勒出他的人物形象。

我们相距多里路,彼此又没有见过面。事情过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繁忙,此事也在逐渐淡忘中。

年初的一天。他又来电话,谨慎地请我帮他们录播一段录音,内容是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倡议书”。再后来,又连续为他们录播了几段有关安全提醒、水上救援常识之类的小稿件。虽然是些小段子,但都是些自然、质朴的白话文,其内涵散发着无私、担当、引领和珍惜生命理念,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联想起以前录播过的“一路感动”,我突然产生了一丝怀疑——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为什么如此不图名利、四季坚守、乐此不疲?这不会是一种宣传炒作吧?

不知道是受扭转社会风气责任感的驱使,还是受自己内心一种强烈期盼的支配,内心一直在想“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如果都是真的就好了!”好奇心也让我欲罢不能。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竟然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暗访”计划——我要亲自去看看王爱东和他的志愿救援队,看看他们的真面目,到底是不是真有那么伟大?

年3月31日下午。我趁着到宿迁市为相关活动当“评委”的空闲时间,悄悄来到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

救援队值班“码头”,在黄河公园西侧。那里人来人往,加之休闲、锻炼的群众,可谓门庭若市。开始我还躲躲闪闪,生怕被他们发现而尴尬。再一想,他也没见过我,即使看见了,也不知道我是谁。

一开始,我在几十米之外,远距离观望,慢慢走近到十几米、几米。到最后,我干脆坐到救援队所在码头旁边的台阶上“看手机”。其实是在“暗访”与“偷拍”。

首先,听到的是大喇叭里传来的“安全提醒”和“志愿口号”,那是再熟悉不过的我自己的声音。

接下来,看到的是一些“平凡活动”——打扫、整理救援艇,加油、发动、试快艇。

再后来,看到有人在听、在学由王爱东演示的救生圈使用方法,以及救援绳索的收放与使用。

不一会儿,王爱东领着队友们坐上快艇,边发动、边讲解,似乎在教练或训练如何使用快艇和救人事项……

看上去,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整整一个下午,我喝完几瓶矿泉水,而王爱东却一直忙个不停。队友走了来,来了走,他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着救生圈的使用、抛投……就这,他还时不时对路过的市民或游客介绍水上安全常识,以极大的热忱欢迎加入志愿者……

我,惊呆了……信服了……也深深被他折服了——这个人,还真的不平凡、不简单!这个人,值得感动!

趁他送走队友之际,我也学着游客的样子,驻足听听广播,看看墙面上的广告……不一会儿,他走过来,也同样热情地向我介绍起来。还问了句,你不是本地人吧?

我实在忍不住说,我是从泗洪来的。

他竟然一点也不感觉奇怪,继续他习惯性地介绍:“没问题!你照样可以参加志愿者。只要你愿意,在哪,都可以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我当时心情很复杂:像打翻了五味瓶,有一阵阵的感动,有点想流泪,又实在想笑,但怎么也笑不出来……

我指了指正在播放的大喇叭,用我平常播音的口吻“学着”说了句“志愿不分能力大小,爱心就能温暖一片”。

王爱东很兴奋,但他却没听出来我是谁。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往上想,还直夸我“普通话说的真好”。

我差点儿装不下去。接着我又说了两句那个专题片“一路感动”里的话“一腔热血,浑身正气,无私无畏……”

王爱东愣住了。

他用十分惊愕的表情望着我。突然伸出手,指着我说:“你、你、你……不会就是王芳老师吧!”

萍水相逢的我们,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彼此心领神会地大笑起来,而我的双眼噙满了泪花。

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老友重逢,一见如故。

记得当时他挠挠头:“真不好意思,王老师。其实我早就看到你了,只是我们侧重的是与水上安全相关的行为。看见你的时候,我以为你是在等人,不会出什么事。”

正说着,他接到一个电话,是哪个部门在了解一次救援情况。他递来一瓶矿泉水给我,又边接电话、边递过来一把椅子,示意我坐下,随后便到值班室去找材料了。

我趁此机会和旁边的一位“胖师傅”聊了起来。后来知道他叫孙广永,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孙师傅是一位黄河老渔民。他对救援队从一开始的不了解、有偏见,到后来产生敬佩并积极参与,最终成为这个志愿者团队的主力队员、副队长。他说自己完全是通过目睹救援队一次次舍身救人的场景被征服、被感动的。他感觉加入救援队以后,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了。

孙师傅提到,年的一天,亲眼目睹了王爱东在一号桥下,为搜救水下的轻生者,顾不上脱掉衣服就跳入水中,反复潜入深水搜救。孙师傅是渔民,深知潜水救人更加凶险。

他用的是“凶险”这个词,我还特地请他解释了一番。他说,水里救人本身就非常危险,而潜水救人更是危险百倍。一旦被对方抓到,几乎很难脱身!但他亲眼看见王爱东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心脏不支,浮出水面吃了救心丸又再次下河搜救落水者,直到最后自己也昏倒在水里,医院,抢救了几个小时方才苏醒过来。

孙师傅也就是从那时才知道,王爱东患心脏病有十几年了。孙师傅说,他和很多市民一样,开始都以为他们是警察,是专业施救队伍。后来才知道,王爱东的救援队并不是公家的、有工资拿的,而是一个完全公益性的志愿者群体。

就这样,他改变了最初的态度,不再有偏见和抵触。再看到王爱东一年四季,不分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常年吃住在此,坚守在”故黄河”畔……他一次次被感动。而当他得知王爱东有个幸福家庭、有工作单位,而且还是一位十佳检察官、学雷锋标兵,更加为之感动。后来,孙广永竟主动申请加入了救援队。

黄河公园广场,有几位老人在打牌,我便和他们闲聊起来。谈起王爱东和他的志愿救援队,他们都很佩服。其中一位大叔还用了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们:“这帮人不错,都是做好事的。他们救了很多条人命了,可不简单哦!”

另一位大叔还说,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甚至还怀疑过王爱东是不是精神上有点儿问题,他有家不回,有福不享,风里雨里总在黄河边转悠,常年吃住在小板房里。”

他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救援队值班室,继续说:“后来,看到被救的人来感谢,记者来‘调查’,才知道他们都是义务做好事的……”

我个人以为,平常百姓的口碑,是王爱东平凡事迹的再现,也是对王爱东和他的志愿救援队最好的褒奖。

回过头来,再重新审视王爱东请我帮忙录播的那些小稿件、小倡议,每一篇都饱含着崇德向善、人间大爱之情。我在信服和感动的同时,竟然也有自己为此做了好事的沾沾自喜,我的心头瞬间掠过那种久违了的自豪感。我知道,那是人性在涌动,良知在唤醒……

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几句口号:

发挥余热,尽力而为,

凡人善举,人人可为!

志愿不在能力大小,

爱心就能温暖一片。

只要人人当志愿,家家幸福更平安;

只要人人有行动,社会和谐更温暖!

参加志愿奉献爱心,

陶冶情操营养心情!

追寻中国梦,务实靠行动;

共建平安河,家家幸福中……

这么说吧,他们的每一句口号,从我播音的角度看,的确有些土,有些直白,甚至更像“顺口溜“,但绝对的善良、温暖、有感染力!读懂了,你就会过目不忘,就会深深被吸引、被感染,就会想着去践行。

我,就是其中一个被吸引和感染的人。

我记得,为他们录播过一段广播稿,用的是一个很土、很滑稽的词,叫做“救援队说明书”,也就是现在加入“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的要求和口号,其内容是“我们不搞形式主义,不强求会水,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不分地域、年龄、性别和职业,只要你有一颗爱心、有一片善意,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举手之劳、凡人善举,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加入方法:直接在此登记或拨打救援专线报名即可,也可加此号码用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sbpo.com/jcff/123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