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观察王立祥心痛张静静探讨精神性

时间:2021-4-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近日山东援鄂医疗队队员张静静在隔离期满欲见亲人之际,突发心脏骤停离世,为战疫中的人们带去无尽的思念……静静同仁心脏猝死已是定论,可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心脏骤停呢?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静静同仁以往一无心脏疾病史,二无新冠感染史(隔离期满,核酸检测三次阴性),故此看来医学上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因都不在其内,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静静同仁连续奋战抗疫一线身心已极度疲惫,正如她在战疫日记中写到“经历了开始的困难、艰辛目前至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心中紧绷着的那根神经慢慢恢复正常,从最初的夜不能寐,昨夜是到黄冈来后睡得最好的一觉……”。现代医学时代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人们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角色决定了人的思想和心理的复杂性,语言、文字、社会环境、家庭以及附带的各种条件刺激,带之而来的情绪均能对人体心脏、呼吸产生影响,乃至引发精神性心脏骤停。

1.交感神经系统失衡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

交感神经系统失衡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是指因为情绪(喜、怒、哀、思、悲、恐、惊)精神因素而引发的交感神经兴奋与迷走神经抑制导致的心脏骤停。其病理生理机制为:情绪因素一方面使交感神经兴奋致,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后者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血钾降低,导致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纤,从而引起心脏骤停;情绪因素的另一方面,可使抑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进而加速抑制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导致心脏骤停。比如临床上诊断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techolaminergicpolymorp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CPVT)则属于单一情绪性心脏呼吸骤停的典型代表。CPVT是一种原发性心脏电紊乱,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QT间期正常的青少年,以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双向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导致晕厥和猝死为特征。国外有研究表明,CPVT可能是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因运动或情绪激动发生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2.呼吸中枢调节异常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

呼吸中枢调节异常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是指因为情绪(喜、怒、哀、思、悲、恐、惊)精神因素而导致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引发呼吸性碱中毒致心脏骤停。其病理生理机制是:情绪因素作为诱因可造成人体过度通气,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低碳酸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发生,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下降、脑缺氧,碱中毒还可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氧的亲和力大大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难于解离释放而造成组织缺氧,严重者可致心脏骤停。比如临床上常见的过度通气综合症(Hyperventilationsyndrome,HVS),就是与情绪应急事件密切相关引发的呼吸中枢调节异常以呼吸困难为主的多系统症状性疾病,多无明确的器质性心肺疾患病史,但都有社会精神心理因素为诱因。

3.心脑血管事件激发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

心脑血管事件激发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是指因为情绪(喜、怒、哀、思、悲、恐、惊)精神因素激发原有心脑血管疾患而引发的心脏骤停。其病理生理机制是:情绪因素激发加重了原有的心肌结构异常、心电生理异常、血管形态异常改变,从而引起心脏骤停。比如临床上“章鱼壶心肌病”(Takotsubocardiomyopathy),此病因发作时左心室心尖呈气球样,与传统日本章鱼鱼篓的圆形底部和窄口相似而得名,又被称做心碎综合征(brokenheartsyndrome)、心尖球形综合征(apicalballooningsyndrome)。近1/3的章鱼壶心肌病患者会因为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悲伤、惊恐、焦虑、人际冲突、愤怒、挫折等)而发病。当这类患者情感失调时,会因病人心脏的交感神经受体在左心室基部与心尖部位的比例不一样,当患者极度伤心、遭逢压力应激、惊吓或疼痛时,就会造成心尖未收缩,但心室基部强力收缩如气球的情形。有些患者会发现多灶性的冠状动脉痉挛或短暂的心肌灌注不良,甚至有部分诱发室颤而出现心脏骤停。再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QTSyndrome,LQTS)是指原因未明,以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国外有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情绪改变与其心脏事件发生相关。该研究表明LQTS患者若感到愉悦,24小时内心脏事件风险降低,若感到压力则具有相反的作用。积极的情绪可能会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对于冠心病及心脑血管异常(主动脉瘤、脑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基础病的患者,其情绪失调等应激状态时,儿茶酚胺分泌量明显增加。儿茶酚胺除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外,还可使血压增高、微血管内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导致心脑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严重者可致心脏骤停。临床发现心理失衡与情绪应激等精神性因素引发心脏骤停的案例逐年增多,现今心脏骤停的分类已不能满足这一临床需求,根据情绪紊乱引发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提出精神性心脏骤停分型—是指由于情绪紊乱(喜、怒、哀、思、悲、恐、惊)精神因素而导致人体病理生理改变引发的心脏骤停,主要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失衡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呼吸中枢调节异常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心脑血管事件激发情绪紊乱型心脏骤停,旨在进一步完善心搏骤停的类型,为心肺复苏医教研工作提供参考。精神性心脏骤停分型表明精神情绪因素所致心脏骤停占有一定的比例,认识精神性心脏骤停分型的主要内涵,把握精神性心脏骤停分型的主要特征,运用精神性心脏骤停分型的主要方略,将有助于提升临床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同时,精神性心脏骤停分型对于预防由情绪紊乱引发的心脏骤停至关重要,通过科学进行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EmotionManagement),使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主动有意识地调适、缓解、激发情绪,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将有助于预防精神性心脏骤停的发生,亦是践行《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关于心脏骤停前期预防、预识、预警“三预”方针的具体体现。诚然,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合理情绪疗法中的“ABC理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即人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引起,而是与个体的认知方式有很大关联,所以,即便都是同一事件A,分别由不同的人看待解读B,就会得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C。可见,改变自身看待问题的认知方式就会直接改变我们的情绪,情绪不能被“消灭”,负面情绪更不可能被“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管理和控制,如此看来,多维度认识情绪紊乱导致的心脏骤停——精神性心脏骤停分型研究运用任重而道远!

专家介绍

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学频道》主编、《医学参考报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频道》主编等职。中国心肺复苏与中华精准健康传播指南制定者、腹部心肺复苏学创建者、+CPR工程与百千万亿平安精准健康工程发起者。战疫至今,于网络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篇。受军队优秀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被评为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国之名医,获《医师报》金笔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

编辑:昕亚

审核:王丽娜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sbpo.com/jbjs/14329.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